《教育视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研究》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胜任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9SKSZ062)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项目“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LDJY2021010)相关系列的研究成果。2023年出版。作者朱家明。
创作背景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的系统性设计和前瞻性安排。大学生职业规划有如下价值意义:一是为未来发展明确奋斗目标;二是为现实塑造建立基本遵循;三是为教育引导提供客观评价。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新的转型,形成新的特点和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更好地开展职业规划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要对个人职业目标的选择以及如何实施对职业目标的规划直至实现职业的过程进行管理。个人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职业目标不尽相同。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能力、需求、动机、价值观等因素逐渐地形成职业自我,即职业发展目标。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中国也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与挑战。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创新意识,逐步淘汰传统的落后工艺和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因此,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化,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将更受青睐,因此,大学生更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与专业特长,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和职业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品意义
一、指导大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竞争无处不在,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优势及劣势,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兴趣爱好,了解当前相关的就业信息、政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借助网络以及专业人士的帮助,分析自己所适合的职业,都有利于大学生自觉加强职业规划的意识。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切实的社会参照意义,该理论把整个职业生涯划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把个人潜在的职业追求、职业理想、职业发展综合起来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经历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三个重要阶段,从整体上来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一个不断发展的必然过程。
二、指导高校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生涯教育
高校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高校,首先必须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为学生聘请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等形式进行宣传活动。既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设计,又要强调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其次,要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加强院系领导对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视及配合。对辅导员及就业指导办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的知识素养,鼓励他们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以职业规划理论为基础,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克服就业的种种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服务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择业观念,更好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职业概述
第一节 职业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职业的特点、作用与职业管理
第三节 职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未来新职业的发展趋势与动力机制
第二章 大学生职业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第三节 个人生涯愿景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第四节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施与调整
第三章 自我认知和定位--兴趣
第一节 兴趣与职业兴趣
第二节 职业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霍兰德职业指导思想
第四章 自我认知和定位--性格
第一节 性格与职业性格
第二节 职业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MBTI性格理论
第五章 自我认知和定位--技能
第一节 能力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第六章 自我认知和定位--价值观
第一节 价值观与职业发展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第七章 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与职业发展
第一节 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第八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实践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第二节 大学生综合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完善
作者简介
朱家明,任职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多年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团员教育、党员发展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创业、高校学生德育等,曾主持“基于专业认证的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探索与实践”“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特色课程建设”等研究项目;还主编、参编《幼儿园经典体育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中外学前教育史》等书,并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