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图书馆自去年6月开始着手博文楼空间文化建设以来,经过全馆上下一年多精心设计、精密规划、精准施工,终于建成了具有当代大学特色、德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博文楼特色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在该中心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思想育人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德院师生的借阅学习、研究交流、协同创新打造了良好的新空间,也为德州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个新亮点。
走进博文楼北大厅,赫然映入眼帘是门厅横梁上一面庄重典雅的木质牌匾,上面用阴文刻制着“博学于文”四个醒目大字,凸显出整个文化中心建设的主题。移步北大厅和西大厅,你依次可以欣赏到精心设计布置的巨幅书法绘画、大美德院图片、中国古代书院、现代大学制度演变、德州名胜图、德州历代文化名宿、德州运河文化专题展等主题文化板块。其中西大厅的德州运河文化专题展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分永济渠与德州运河、运河重镇四女寺、苏禄王访华、董子读书台、运河岸边的名门望族、运河号子与一勾勾、德州运河民俗七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德州大运河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整个博文楼大厅内的各主题文化板块异彩纷呈又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充分营造了具有大学特色、鲁北地域特色、德院特色和博文楼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在德州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环境的优化,文化育人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北大厅的东边和南边,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因地制宜,设置了三组休闲桌、两组沙发和四张学习桌,为师生打造第三学习空间。师生可以利用这些闲适的空间举办读书沙龙,开展学习交流,或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举办一些适当的休闲聚会的活动。
从北大厅沿着走廊西行便进入师生借阅学习的主体区域——博文借阅中心,门口两台现代化的博看电子借阅机大大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师生们可以随时浏览最新出版发行的期刊、报纸和图书,随时下载电子书刊等各种学习资料。中心内四个房间除了在东一间设置四组休闲桌椅供师生开展休闲阅读和读书沙龙活动外,在另外三个房间内还设置了墙面书架和独立书架,摆放了3万册文科图书和108种最新文科期刊。房间内还设置了8组96个学习座位和16个沙发座位,供读者学习和休息。为彰显中心的文化氛围,中心内4个房间的文化设计各具特色。东一间文化主题墙选取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谈读书重要性的经典语录,银白色的字体立体醒目,充分阐明了读书的内涵和意义,将读者带入浓厚、温馨、舒雅的文化氛围。另外3个房间分别布置了最具代表性的德州黑陶文化厅、大运河文化厅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一勾勾”文化厅,全面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德州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地域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博文借阅中心自运营以来,便以其端庄大气的设计、浓厚的文化氛围、干净舒适的借阅环境和温暖贴心的服务吸引着广大读者。精心布置的绿植,丰富了建筑空间,美化了阅读场所,为阅读增添了丝丝绿意。这里俨然已经成为许多同学的打卡地,学生已经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而今冬季临近,北风骤起,天气渐冷,外边大厅气温下降,但这也挡不住学子们学习的热情。许多学生穿上了羽绒服,从清晨6点到晚上10点关门,每天在这里学习甚至超过14个小时。大厅的座位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将自己埋进书堆中的身影,一些同学坐在自带的马扎上,有些同学干脆站在安静的角落,他们拿着本资料,口中专注地念念有词,忘记了外界的一切。在这里,这样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与外边大厅稍微有些寒冷相比,借阅中心的房间内则非常温暖,学习的气氛更是热火朝天。早晨,还没到上班时间,许多同学已经等在了门外;夜里,到了下班时间,经过值班老师的多次提醒,同学们才收拾东西,恋恋不舍地离开。房间内很安静,只有书翻过的声音,由于临近考研,很多同学几乎全天“扎根”在这里,离开的同学和管理的老师们路过时都会刻意放缓脚步、保持安静,给予学子们尽量多善意和温暖。当然,紧张的学习之余,同学们可以浏览一下100多种最新的文科期刊,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或者阅读一些相关的图书,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或者干脆在沙发上稍事休息,放松紧张的心情。总之,学子们为了考研、求学、求职,每天一支笔、一本书、一杯水,在这里追逐梦想,奔波在路上,而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加安静、舒适、温馨、优质的学习条件,我们图书馆人一直在努力。
“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图书馆通过空间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