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德州学院文化活动与阅读推广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   博文中心专题   >   正文

图书馆博文借阅中心解说词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4-22

外厅部分

欢迎来到图书馆博文借阅中心指导工作!博文借阅中心面积300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是集藏、借、阅、读书沙龙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

首先看到的是原美术学院教授、山东书协副理事长王始钧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充分体现了对读书的追求和赞美,这句话出自清代礼部尚书姚文田自题的书房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世上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这是博文借阅中心的引导形象墙,形象墙以棕色为底色,内置校徽和“德州学院图书馆博文借阅中心”艺术字。艺术字为我校美术学院肖龙老师所题,象征着博文借阅中心文献丰富、内涵深刻。

这是我校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中国美协会员马健所绘《董子讲学图》,长4.1米,高1.2米,工笔重彩。图绘董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并画有山石林木。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在绘画左上部呈现了董仲舒青年时代读书三年不窥园的画面。此幅国画已成为德州地域文化的标志性作品,挂在这里凸显了博文借阅中心环境的阅读文化氛围。

我们选取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制作了照片文化墙,依据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分为“根源篇”、“创变篇”、“维新篇”三个板块。“根源篇”我们选取了孔子的《论语》、唐代李隆基的《孝经》、周代姬昌的《周易》、《诗经》等十本图书;“创变篇” 我们选取了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西汉戴圣的《礼记》、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十本图书;“维新篇” 我们选取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严复的《天演论》等十本图书,体现了中国文化思想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过程。

这是“中国图书演变图”, 演变图的内容取自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东发的《中国图书史十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图书演变的历史。左侧配以“岁华无言 静则致远;风雨有声 书以流传”的文字,此段文字由山东政法学院图书馆馆长、山东楹联协会副会长张建波所拟,预示着生命的价值在于读书进步。

在南面四个廊柱上分别悬挂的“仁爱”、“博学”、“立志”、“明德”书法字画,为德州书协副主席张子健书写。字体苍劲有力,寓意鲜明,表现了大博大爱、立志奋发的精神氛围。

以上就是博文借阅中心外厅基本情况,下面请入室内参观。

内厅部分

在社会发展和读者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借阅图书、传递科学情报、宣传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为读者提供休闲、交流互动场所等等。我们就是秉着把博文借阅中心打造成集交流、学习、互动及释放压力为一体的除却读者住处、工作(学习)之外的第三阅读空间的理念,我们在博文借阅中心布置了四个文化厅,从东到西分别是:读书文化厅、黑陶文化厅、大运河文化厅、德州地域音乐文化厅,面积共约300平。目前共藏书7400余册,可容纳藏书3万册,目前是图书约7200余册,期刊108种;设置了128个阅览座位,其中包括16个沙发座位,16个休闲座位。外厅也摆放有两台电子借阅设备。

第一个房间为读书文化厅。藏主题文化墙中内置《季羡林谈读书》中的299个字,字体为银白色,立体突出醒目,字形为欧式楷书,充分突出读书的内涵与意义,文化意蕴强。室内设置四组休闲桌椅,每个休闲圆桌配置四把休闲椅,在其室内对等摆放,用于师生休闲阅读和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书分为两部分,合计217册:分别是四部文明(100册).《四部文明》之 “四部”因历史时序,将中国历史前半期之文明成就以时代划分,归并为《商周文明卷》、《秦汉文明卷》、《魏晋南北朝文明卷》、《隋唐文明卷》四部丛书,是为《四部文明》。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稿钞校本汇刊,共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共117册。我们将这部分珍贵的有历史价值图书放在这里,也是想把我们有的文献资料"变藏为用",也得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好务。

黑陶文化厅: 4500-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制造出黑陶,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上古时,德州被称之为“有鬲氏之国”(鬲是一种饮食器具),如今我们德州被称之为“中国黑陶城”,“德州黑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陶的经典代表作品,我们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了。第一个微雕薄纸菊花罐,漆陶富贵牡丹瓶,最后是被誉为龙山文化最高艺术的代表的微雕蛋壳陶:微雕蛋壳陶最薄处为0.3毫米,重量多数为50-70克。书架:黑陶相关图书,共计5册。黑陶文化厅主要涵盖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大类的图书,共计2300余册。

大运河文化厅: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南运河河道德州段参加申遗成功,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开凿至今1600余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与之相关的研究书籍甚多,我们在此陈列了140余册相关图书供读者阅读)。墙上挂有一副古今运河的对比图。北墙有一副照片,摄于1907年5月图为运河两岸的景象,帆樯如林,舳舻千里。德州是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文明,此图呈现的就是运河上 “百物聚处,商贾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

德州历来是乾隆皇帝南巡的第一程。此书法作品为一首诗,诗名“过运河”, 是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返京路经德州时所作。一水宛分赵与齐,浮桥东接长堤去。“一水”指的是大运河。乾隆皇帝真的是一位特别有才情的皇帝,文学造诣也比较高。我们这个厅的主要藏书也主要为文学大类,古今中外名著,共计约2200余册。

第四个馆德州地域音乐文化厅的主要内容就是德州地方戏曲“一勾勾”与“李氏陶埙”。

一勾勾:“一勾勾”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稀有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在德州临邑县一带最为盛行。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传统的剧目有《隔帘》、《抱牌子》及《东秦》、《西秦》等70余出。

德州古埙制作技艺: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德州古埙制作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流传于德州地区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其创始人为德州市西郊五里庄人李雨村(1885-1951),技艺的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分别为李雨村的儿子李孟才和孙子李钟汾。第四代传人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徐琦。 “德州古埙制作技艺”第三代传人李钟汾自2010年起在德州学院教授此技艺,音乐学院依据“地域音乐文化研究”重点学科开设了《陶埙制作与演奏》课程由学生选修,课程于2013年正式纳入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代传人徐琦自2015年起对此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做了大量工作,并带领学生定期举办演奏音乐会及陶埙知识讲座。

我们博文借阅中心的文化建设情况就介绍完了,我们想把博文借阅中心建成师生的学习中心,交流中心和文化中心,打造东区的一座知识花园,欢迎全校师生多多来博文借阅中心,届时,我们图书馆全体老师将竭诚为大家提供各类知识服务。

    德州学院图书馆  山东省德州市大学西路566号
    版权所有©德州学院